发布时间:2025-04-05 08:00:28 来源:精华新闻网 作者:流云
提到买新能源车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“买增程”。因为这种车既能加油又能充电,无论哪种场景下都不虚,怎么看都是个“两全其美”的选择。可现实往往有点扎心:不少人买回去才发现,这种车的实际体验很“鸡肋”——理论上两全其美,实际中却左右为难。其实,这并不是增程车的问题,而是它的优势只适合特定的需求场景。换句话说,如果你不满足这3个条件,最好还是买纯电车!首先,心理素质不强大不买说白了,如果你对“油电差价”不够坦然,心态不够强大,开增程车会让你越来越焦虑。别以为这点很好克服,很多人在买之前也是这么想的,但最后却发现——根本做不到!因为用油车的时候,你没有别的选择,油再贵也只能认命加满,咬咬牙也就过去了。但增程车不一样,一旦有了“用电”这个选项,你就再也回不去了。说到底,每次用油时,你都会忍不住拿它和电的成本对比——这种心理落差会让你特别难受。这绝不是瞎说,很多理想L7、L8的车主都有这样的体验。照理说,他们开的是30多万的车,应该不会在乎这点油钱。但事实却是:即便家里不差钱,心里这道坎还是过不去。尤其是短途出行时,纠结就更明显了。用油吧? 心里特别不甘心,总觉得这钱花得冤枉。用电呢? 中途还得找个地方充电,耗时间又麻烦。结果就是两边都不满意,反倒让日常出行成了一件“费脑子”的事。所以,如果你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,别觉得“油电切换”是多一条退路,它可能反而让你心累。其次,就是没有家充不买增程车虽然能“油电双修”,但它真正舒心的前提,是你能随时随地用上便宜又高效的电。而这一点,几乎离不开家充。没有家充的情况下,增程车的体验可以说是“打骨折”。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增程车的电池容量通常不大,电动模式的续航基本只能坚持几天。特别是进入冬季以后,往往2-3天就得充电了。基于这种情况,如果没有家充,你就得频繁跑公共充电桩。虽然这也是一种解决之道,但实际用起来,才发现问题比想象中更多。一方面,会出现不可控因素。可能会出现充电桩已满,或者需要排队的情况,让人非常不爽。另一方面,增程车的充电效率并不高。即便在快充桩上,大多数增程车的充电功率也只有50kW左右。这意味着你每次充电,至少要花40分钟甚至更久,远远谈不上“方便”。更麻烦的是,你的生活方式会被“绑架”:比如,本来周末计划自驾游,结果因为忘了提前充电,只能临时找桩浪费时间。反复几次,这种体验真的让人觉得心累,甚至后悔当初的选择。说白了,如果你家里没有条件安装充电桩,不如干脆选一辆纯电车。考虑其更高的充电效率和更长的续航,使用公共充电反而更省心。最后,指望长远用车不买因为增程车的电池很小,能耗管理较差,电池衰减更快。譬如同样是新能源车,特斯拉4年10万公里后,还有90%以上的续航。而增程车就没这么“抗造”了。一些测试结果显示,在同样的使用条件下,增程车电池健康度会掉到了75.6%左右。这意味着,原本可能跑200公里的纯电续航,现在只能跑150公里左右,大幅影响日常用车便利性。要说为什么会这样,一方面,增程车的电池容量本身较小。频繁充放电的情况下,电池循环次数更快,自然更容易老化。另一方面,增程车的能耗管理系统相对简单,对电池的保护力度不如纯电车型,也会加速其老化。说白了,纯电车你用个8-10年问题不大,但增程车就很难了。考虑到长远的耐用性,最好慎重考虑增程车,除非有那种“大电池小油箱”的车型推出。总的来看就是,买车就像找对象:别看表面“条件都挺好”,最重要的是适不适合自己。增程车确实有它的优势,但如果你不满足这3个条件,买了只会给生活添堵。无论是心理素质、家充条件,还是长远考虑,都关乎你的日常用车体验。说到底,车是用来省心的,不是用来让你操心的。所以,在做选择前,问问自己到底适合什么——这比什么都重要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相关文章